当前位置:首页
>> 政府资讯 >> 图片信息
“小县大城” 幸福家园
时间:2021-10-20 09:20 浏览次数: 信息来源: 丽水网

“小县大城”战略实施20年来,云和县委、县政府始终热切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矢志不渝倾力解民忧、办实事,13万云和群众住有所居、幼有所教、老有所养、居有所安,让人民群众享有成色更高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。

856cb629-9f2e-49b3-959e-d48888e58927.jpg

搬迁下山,集聚发展

“订单排到了一个月之后,都在加班加点赶进度!”这几天,位于云和杨柳河工业园的恒优工艺品公司里,一片繁忙。殊不知,这家公司的负责人,却是一位下山进城农民。他叫李金龙,从1998年开始到新云玩具厂打工,从学徒工成长为技术骨干。在农民下山转移政策的引导下,他举家搬迁到了县城。后来,他干脆创办公司当起了老板,去年销售产值达500万元。

山多地少,村多人少,交通不便,这是云和的县情。本世纪初,全县842个自然村散落在989.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其中10户以下的自然村有262个,100人以下的自然村占50%,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上高山、深山、边远山区和库区的农民有2.6万余人,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较差,发展困难。

“而县城有28平方公里的盆地,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,发展空间较大。”云和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为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,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,逐步引导高山、边远山区和库区等交通不便、信息不灵、自然条件差的农民搬迁下山;2001年,云和县委、县政府开始实施“小县大城”战略,以县城为核心,通过异地搬迁,使人口集聚、资源集聚、产业集聚,形成以城带乡、城乡互动的县域发展格局。

20年来,云和持续实施农民异地搬迁,到目前累计搬迁安置3.8万人,建成48个异地搬迁安置小区(点),58%以上的农民实现下山转移。其中,县城区域就建成南山小区、普光小区、云甬小区等5个异地搬迁集中安置小区。

如何让农民搬得下、住得好?云和严控安置房价格,其中2009年建成的普光安置小区以1650元/平方米的价格提供给农户,同期市场价格为3300元左右;新近建成的大坪小区均价限价5700元/平方米,周边房价普遍在8500元左右。

搬得下,还要富得起。为此,云和从提升农民就业能力着手,大力实施“千万农民素质培训”工程,有针对性地对搬迁群众开展来料加工、电商、厨师等各类技能培训,年均培训2000人次。同时,落实搬迁农户就业创业扶持政策,形成了木玩以及农家乐民宿、农村电子商务、来料加工等“一大三宝”创业格局,引导搬迁群众转产转业。20年来,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275元增加到22022元,年均分别增长11.7%。

1634689238(1).jpg

幼有所学,同城待遇

“不仅享受到了城里人的待遇,孙儿还能到全县最好的小学上学!”雾溪村村民宋其蕴以前做梦也想不到,如今能有如此幸福的生活。通过下山转移搬迁,他搬到县城的大坪安置小区,读小学二年级孙女也就享受到户籍改革政策红利,顺利进入县实验小学就读。

与宋其蕴的孙女一样,如今云和有93.4%的学生在县城就读,这一比例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属罕见。20年来,云和坚持教育优先发展,先后创成省教育强县、教育基本现代化县,特别是打造了“同城同待遇”山区全域优质教育典范。

云和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自实施“小县大城”发展战略以来,云和致力于让每个进城农民子女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,不断增加优质均衡教育资源,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、教育均衡发展指数超越全省平均水平,位居丽水市前列,群众满意度测评连续两年居全市第一。

“小县大城”战略的实施,县城人口快速集聚,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城区学校学位紧缺、大班额、功能用房紧张等。如何突破教育堵点痛点难点?云和实施了一批中小学、幼儿园建设项目,“十五”期间,迁建云和二中、改扩建云和三中;“十一五”期间,改扩建县实验小学、江滨实验小学、城西小学,有效优化、扩充了城区教育资源。“十二五”“十三五”期间,投入教育基建专项资金8.08亿元,完成古坊小学扩建,云和中学整体改造,以及城南九年一贯制学校、城东幼儿园一批学校新建工程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全县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达标率达100%,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问题全面消除。

同城待遇,教育公平,须从顶层设计、制度建设着手。云和先后出台了《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暂行办法》,明确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本地学生混合编班,享受“同城同待遇”;制定《教育布局专项规划》,《谋划主城区教育资源配置方案》,综合考虑“小县大城”发展、户籍制度改革、二孩三孩等政策实施带来的人口情况,统筹教育资源配置;印发《县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意见》《教育提质行动计划》等系列政策,谋划教育发展蓝图,增强了“小县办大教育”的士气。

财政保障,为教育发展增添了底气。云和在全市率先出台《提升教育教学奖励办法》,每年发放教育教学质量奖800余万元。“十二五”期间,县财政投入教育的资金达13.94亿元;“十三五”期间,全县教育财政拨款预算增加到20.2亿元。财政有力的保障支持,做到了教育优先发展,凸显了“穷县办富教育”的担当。

教育同城待遇,让孩子们“有学上”,更要“上好学”。为此,云和以数字赋能,2001年以来实施三大组网工程升级改造(教育城域网、数字广播专网、智能监控专网)升级智慧教学装备,实现交互式多媒体班级覆盖率达100%、移动终端班级覆盖面达56.9%,78%的中小学校拥有录播教室,70.6%的普通中小学校建有智慧教室,教育信息化装备水平居全市前列。

同时,通过推动集团化办学,将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到农村学校。学前教育做优“云和木玩游戏”课程品牌,形成可复制共享、可创新推广的“云和木玩游戏”教育模式。2020年,在全省26个加快发展县考核中,云和教育跃升到第4名。

在促进教育优质公平发展的同时,云和也纵深推进“健康云和”建设,取得抗击“非典”胜利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果,组建县医疗健康集团,完成人民医院、疾控中心迁建,人均期望寿命达81.36岁,创成了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、省级健康促进县。

居有所安,幸福家园

连续16年被省委、省政府命名为“平安县”,成功夺取全省首批一星“平安金鼎”,平安考核3年全省第一、10年全市第一,被中央综治委授予“2005-2008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”,安全感一直位居省市前列。同时,连续三年创成全国信访工作“三无县”,全省唯一。

“小县大城”,在人口集聚、城市扩大、产业发展的同时,更要有“大平安”“大幸福”。

云和的县名,有一个“和”字。近年来,云和聚力打造“和文化”品牌,从2018年12月开始创新成立平安“和”中心,整合人民调解、行政调解、司法调解等方面力量,精心打造矛盾纠纷调解综合体。2020年6月,再次对照“全市一流、全省领先”目标定位,改造提升原有平安“和”中心,打造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升级版,实现群众矛盾纠纷调处化解“只进一扇门、最多跑一地”。

“经调解,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如下协议,雷某某限期清空店面搬离并将店面归还给汤某某,3000元押金做房租归汤某某所有……”近日,在位于云和平安“和”中心内的调解室,成功处理一起因房租未按期交付引起的纠纷案,双方当事人调解成功握手言和。而参与矛盾纠纷调解的,还有社会威信较高的云和乡贤。

近年来,云和推出“1+N”乡贤参治工作品牌体系,县级层面打造“云和乡贤”总品牌,各乡镇(街道)分别打造子品牌,如凤凰山街道推出“凤凰情”工作品牌,雾溪畲族乡探索成立乡贤评分团,赤石乡创新开展乡贤领办制度等等。

到目前,云和共有16名乡贤定期坐班县、乡级矛调中心直接参与调解工作,“老李帮忙团”“刘少云调解工作室”等一批乡贤组织在矛盾调解中发挥积极作用。在推动村庄治理过程中,乡贤参与修订完善村规民约,形成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。

“小县大城”战略的实施,进城农民逐年增多,如何破解“新市民”的管理和安置小区社会治理难题?为此,云和创新推出“街乡共治”制度,有效破解涉及进城农民的社会管理和服务难点问题。

近年来,云和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,保障农民进城后的固有权益,保证进城农民在继续享受原农村的政策补贴的基础上,与城市居民享受同样标准的社会救济、教育、医疗等政策。同时,落实“权随责走、费随事转、人随事转”,建立“街乡共管”干部机制。其中,在大坪社区设立全县首个“街乡共治”服务中心,由崇头镇、雾溪畲族乡等流出地乡镇选派干部入驻,与街道、社区会商社区治理事项,为进城农民提供服务。

云和还发动党员在社区治理中示范带头,建立了81个“一联十”先锋网格,每个网格由1名党员联系10户居民,实行党员领办、网格分治,先锋网格成为社区网格化治理的“毛细血管”、服务居民的“连心脐带”。

“小县大城”,最美云和。如今,云和县正全力推进“小县大城”向名县美城转型,全面深化改革,着力推进生态产业倍增、生态惠民富民等八大行动,加快跨越式高质量发展,奋力打造全国山区共同富裕样板县!
  来源:丽水日报 文/ 阮春生 俞海友 图/吕周亮 刘丽莉 邹金清